2020年在不经意间已入时间的长河中,这一年,对所有人可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让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感悟,这一年也是我在保育教师这个平凡岗位上的第十个年头,弹指一挥间,无数个日夜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平静的悄然逝去,可能在“外行”人的眼里我就是“保姆”,打扫卫生的阿姨......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工作,但直到今天我依然热爱着我的职业,我不敢说会为我的保育职业坚守一生。但选择了之后,每日我都让自己保持满满的热情投入在职业工作中。因为,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热情工作的动力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三年时光里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跳出舒适圈,收获更好的自己
早前,我的工作状态就是积极、努力地打扫清洁卫生,心理最大的念头就是娃娃们小,我把清洁卫生做好,孩子不生病,天天来幼儿园做游戏,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那时,很多的保育老师都是和我一样的心态,做好清洁卫生就可以了,至于孩子的教育就交给老师们。随着家庭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家长也不再是只关注孩子今天的吃喝拉撒,他们会向我们询问孩子的情绪、心理、行为习惯、同伴交往、语言表达等等多方面的育儿知识。怎样让我们从专业的视角出发,引导家长科学育儿,让家长更加的依赖与信服教师的教育行为。所以我是否还能继续用这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做好这份工作呢,对现在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况且我还有几个十年的职业生涯呢,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成不变固然安逸,可真正能让人成长的一定是勇于跳出舒适圈去尝试和挑战新的事物、探寻未知的领域。
今年年初,幼儿园两自一包办园模式改革,在共同管理园所,薪酬按优劳优酬的管理机制以及教研激励机制的激励下,园所所有兼职岗位实行自主竞聘,并第一次成立了保育教研组。我自认为是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人,我信心满满的参与了此次竞聘,并成功当选保育教研组组长。因为前期参加过一下课题的研究得到一些经验的积累,我对日常的工作,保持职业的敏感和经常探索反思的习惯。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不仅仅是一种工作的方式,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更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研初体验,转变观念拓思路
因疫情,对班级的消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好孩子健康安全的第一关,返园前我带领保育教研组对呕吐物的处置办法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反复研讨交流,查找相关的最新文件进行深入解读,对每一个细节每个操作动作反复实践论证,精细每个步骤环节,使每个操作动作都达到科学严谨的标准要求,形成了一套呕吐物规范处置流程(22个步骤流程)和操作要点,返园后我们将呕吐物处置的教研成果落实到实操中,并以赛促成长的形式开展了呕吐物处置实操比赛,激发了小组教师们自主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巩固了教研成果,老师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也更加游刃有余和规范了。在此期间还对疫情防控消毒流程操作进行了研讨,梳理出了保育组日常卫生、物品消毒的规范操作。并形成了防控消毒流程操作手册(7个内容:消毒液浓度配比、餐桌消毒、玩具消毒、餐具消毒、教寝室物品及墙面消毒、卫生间消毒、抹布及拖布消毒),使保育老师更熟练的对各种物品的消毒方式更科学,更规范,用行动守护孩子的健康安全。
有了这两次的经验,我感觉自己从一个对教研两眼一抹黑的门外汉也算是入了些门道里了,可以把保育组的教研做的更深入些,而保育组的老师们听到我们要像老师那样去做教研时,就如同多年前的我一样,觉得不可思议。她们认为保育老师一天杂事繁多,都像陀螺一样在转了,哪里还有精力去整教研,一提起教育科研,总觉得是那么深奥和遥远,认为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情,与我们这些普通保育老师似乎扯不上关系。学期前做教研主题调查收集大家问题时,还是比较顺利,通过大家讨论一致后很快确立了主题,后期开始书写教研计划时,就感觉无从下手,搞不清楚背景如何去分析,目标怎样确定,每个月的教研活动怎样有逻辑的推进,安排的每次研究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研究的预期结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说是扑面而来。这时才感觉教研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为这些问题我困扰焦虑了半个月,会感到“学然后知不足,研然后知困”,每天晚上从过去沾枕头就一觉到天亮而这半个月真的是茶不思饭不想,但自己去扛上的担子总不能撂挑子呀,我开始了自觉、艰苦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我把相关的教育、科研的书籍都找来反复翻阅。暑假时多次来到幼儿园与康园和保教吴主任交流讨教,她们给了我很多专业指引,经过五六次反复修改,终于让教研计划初具模型,开学的第一次的教研活动我准备了主持发言稿、PPT、要点及小结手稿,并预设了大家在会议上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我要如何解答,并且模拟演练了很多次,但是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上向大家解读这个教研计划时,大家的反应是对教研主题、目标、教研活动内容无法理解,可以说对整个教研计划都是茫然的,因为不理解内容,就不清楚在推进这个教研活动时,自己能做什么?又能怎样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这时才发现思考了一个暑期的教研计划太过理想,可以说第一次的教研活动是失败的,我作为教研组长还是比较沮丧,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我们保育教师实际现状的深刻分析,对平均文化水平在高中学段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都还很匮乏,就直接开始实践指导活动的研究,是脱离了实际的。然后我又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贴合大家实际,以大家每一次活动都能跟得上的节奏放慢教研速度,先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每一次教研活动大家都能有所收获,理解了教研的主题、目标及对教研结果有自己的思考。对教研的主要内容、基本主张、实践意义、研究的重难点等都做了大的调整。
其实教研就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因为研究的问题正是我们保育老师们日常生活环节的困惑所在,教研前老师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矛盾的心理是她们既希望参加教研活动,又对教研活动存在着神秘感和畏难情绪。因为从来没有参与过教研,而且也不懂教研,需要查资料写东西时电脑也不会用。我自己做在先,带着小部分老师慢慢的尝试着做,在后面的教研活动中,提前和她们对教研内容进行交流,提前梳理好教研中要探讨的重点,这一部分行动起来的老师不断影响着其他老师参与到教研中。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集体研讨中积极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教研的路正如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你改变观念将一件事细致深入的赋予行动,你的方向一定会越来越清晰。
·教研逐起步,有行动才有收获
工作中全园大多数班级保育员在幼儿起床环节反映事情多、忙、时间不够用,孩子等待时间太长,我们发现其根本是这一环节问题出在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不够,也就是自理能力不足上,多数孩子需要老师去协助才能完成穿衣整理等事情,基于此,今年9月开始带领教研组围绕“起床环节中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指导办法”进行实践研究,组织教研小组成员进行了多次与主题相关的的理论知识学习,大家的理论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梳理出了起床环节不同年龄段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目标,并针对目标内容研讨出了教师基本的实践指导方法,各班研后再针对实践中的问题在进行反复探讨,确定最终最有效的指导方法,现在我们小班大多数孩子能自己穿衣。中班幼儿能独立穿衣并自行完成整理,部分幼儿能整理自己的床铺,大班幼儿能在7-8分钟内完成穿衣、整理整齐自己床铺衣物、自己梳头等等事情。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提升后这个环节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们急急慌慌,而是能非常有序的、流畅的完成。每位参与教研的老师们都在一次次的研讨、交流、展示、分享中学到了别人好的工作经验,获得了自己专业上的成长,并在成果的落实中因孩子能力的不断进步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这这些过程中获得了职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也正如新教育的口号所说新教育不单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有行动,才有收获”。
所谓“人生”就是无数个经历造就的,我的职业虽平凡无奇,但我感恩我的保育经历,我也希望自己继续在专业的道路上保持教育的初心,不断进步,做一名有职业幸福感和专业的保育员,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编辑:融媒体中心】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蜀ICP备05016387号-4 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黄荆路9号 邮编:610207 |